Skip to content

正念

什么是正念?「念」字上为今,下为心,表示一颗处在当今、当下的心。

正念的过程可以用 ABC 来概括:

  • A:aware,觉察自己当下的状态
  • B:being with,全然接受当下的状态,不做判断或改变
  • C:choice,选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状态

正念过程中,需要重点关注:

  1. 主动关注,注意力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,我们要主动关注自己的注意力,发现偏移时主动拽回。
  2. 不做评判,全然接受现在的一切,不带有任何情绪。比如「身边有人敲键盘太吵了」这种念头就是评判,而接受只是「有人在敲键盘,我听见了声音」
  3. 理解当下,心中的念头或者是外在的体验。

注意力主要分为两种:

  1. 选择性注意:从周围环境的海量信息中,抽取出来只关注相对重要的事情。
  2. 觉知性注意:与选择性注意不同,它是一种开放的、不予评判的觉察能力,指的是对进入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的任何信息,都不加批判地进行接收的能力。比如在做事情时,感觉到肩痛,但我只是去关注疼痛本身而不是因为疼痛产生一系列想法。

四念住练习法

四念住又称四念处或四念柱,是佛教修持的入门方法。所谓「身」就是身体(佛学说色,就是万物的形态)、「受」是感受、「心」是心智、「法」是事物的规律。这代表了个体认知的四种境界,也揭示了所有个体(不限于人、动物、一花一草和非生物)的存在形式。人类恰好是地球上唯一一个可以感知到这四层境界的物种,其他的物种和非生命形式的个体能感知的境界都小于四种。

这当中:

  • :对身体的正念,觉察身体,譬如呼吸带来的身体感受、身体姿势等
  • :对感受的正念,对各种情绪体验的感受来加以觉察,通常为愉悦、不愉悦、既非愉悦也非不愉悦
  • :对念头和想法加以觉察
  • :对法的正念,对各种各样现象本质加以觉察。

用心理学的语言重新解释一遍即:精细的觉知自己的身、心和念的变化,以中立的、不带评判的态度,如是如实的观察。身、心、念可以等同于身体感受、情绪情感和认知思维。

身体觉察

在大多数时候,我们是觉察不到身体的感受的。除非感觉到疼痛,才会意识到身体的存在。

在身体的正念中,分为两个部分的练习:

正念呼吸,寻找呼吸最明显的身体部位,可以是鼻子、胸部和腹部。觉察呼吸给他们带来的感觉,你不需要去调节、掌控它,只是带着一种好奇、放松、友善的态度去观察它。

正念呼吸练习

找一个安静、不受打扰,并且让你感到舒服的空间

你可以盘腿坐、甚至平躺,只要你能放松下来

接着,眼睛微闭,双肩自然下垂,感觉与周围的椅子、垫子、床单融为一体

感受此刻的身体,一个稳定、放松又中正的存在

现在,请留意你的呼吸

感受气息,从鼻端的进出、胸部一起一伏的感觉、腹部涨与缩的感觉

你只需要去关注这些感觉,不需要去数数、调整、控制它

身体扫描,闭上眼睛,自然地呼吸,从脚趾、脚掌、脚心、脚后跟、脚面、脚裸开始,到小腿、大腿、臀部、等等,也许你会感觉到皮肤和衣服的接触,或者是微微发痒,但都请自然而然的去接受。

情绪觉察

这个过程有两个关键要素:

  1. 感受到情绪如流水般的自然流动
  2. 感受到情绪时,需要给情绪命名

觉察并去确认任何一种情绪,不需要去评判它们。当你感受到时,请试着给他们命名:「恐惧」,「不安」,「寂寞」,「难过」,「悲伤」,「愤怒」,「羞愧」...。

同时,也请感受情绪给身体带来的感觉,观察情绪的来去、变化。

当你关注它们时,强烈的情绪往往会变弱甚至消失。

如果你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命名,你已经是情绪的主人了。

认知觉察

正念练习第三部分,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,特别是念头和想法的感受。

我们的念头可以非常强有力的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行为。通常那些念头来得比较自动,并会很快占据我们的头脑。

你可能会有很高兴的念头,在盘算着去哪里玩,又或者有着很坏的念头,在想着如何收拾某个你讨厌的家伙。你只需要认识到,你现在正有着这样的念头,并标记他是一个什么念头,进行归类整理。

不需要刻意去想某件事,让念头自己涌现出来。当一个念头浮现的时候,有意识地把注意力带向它,就像一个孩子在花丛中捉蝴蝶一样。

接着,请你给捉住的这些蝴蝶命名,「计划,回忆,担心,幻想」等等,越具体越好。

其实,念头一旦被命名,通常就会松动、瓦解、消失。

全观觉察

全观的觉察,看见真相和规律,领悟到生命的存在。通过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,关照客观世界的存在,跳出狭隘的喜怒哀乐的局限,放下内心的执念,以更广阔的视野去观察世界,跳出自己的方式,体验到生命的自由自在,体验到生命的流动,以及与他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。

本文访问

Comments